葡萄品种选择是大多数新种植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主要因为目前市场葡萄品种繁多、对品种的了解多是从广告、苗商处得来,难以保证对品种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如何才能在激烈竞争的葡萄行业中存活、提高效益是摆在当前很多葡萄园经营者最为现实的问题,作者认为当今的果品市场随着栽培面积、产量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已经明显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只有满足广大百姓的需求才能适应逐渐专业化、标准化的葡萄行业,消费者收入、消费习惯不同其购买葡萄的渠道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葡萄品种选择时候要配合考虑其市场需求、自身经营模式、品种综合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确定。
前文说到目前葡萄行业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进行转变,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有效提高效益,才能实现生产的良性循环,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消费者总体上对葡萄消费的喜好和习惯(采自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团队冯建英等2014年相关数据)。 对葡萄有核、无核消费倾向调查表(表1)
| 2009年 | 2014年 | 有核葡萄消费倾向 | 28.1% | 15.99% | 无核葡萄消费倾向 | 69.6% | 83.74% | 不明确消费倾向 | 2.2% | 0.27% |
对葡萄口感消费倾向调查表(表2)
| 2009 | 2014 | 口感甜 | 52.6% | 52.03% | 口感甜中带酸 | 40.3% | 43.09% | 口感酸 | 7.1% | 4.88% |
水果种类 | 2009年排名 | 2014年排名 | 变化趋势 | 苹果 | 1 | 1 | 不变 | 香蕉 | 3 | 2 | 上升一位 | 西瓜 | 2 | 3 | 下降一位 | 柑橘 | 4 | 4 | 不变 | 葡萄 | 5 | 5 | 不变 |
消费者对水果的购买量排名(表3)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对葡萄整体消费的数量并未减少,但是对葡萄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愿意为品质好、营养价值高、价格略高的葡萄买单。 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土人情差异非常大,这也反应在葡萄消费时,对其外观、内在口感的差异上,比如一些地区尤其喜欢紫色或黑色、大果粒、大果穗的葡萄,有的地区喜欢甜度高的葡萄,有的地区喜欢香味浓郁的葡萄,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地建园时要着重考虑对应消费人群的喜好和偏爱。 2.自身经营模式 国内经过多年的葡萄种植发展,目前生产、经营模式主要有批发、零售、采摘观光三种模式。 ① 以批发为主的经营模式,依靠经纪人收购,再由经纪人将葡萄销售给零售商,消费客户是零售商而不是终端消费者,只要能保证经纪人、零售商的利润,销量和价格一般就会有所保证,当然要想保证经纪人和零售商的利润这些还是需要终端消费者来买单,只有让终端消费者消费满意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这对我们种植的品种来说一般要求有以下几点:好看,靠漂亮的外观吸引人。大穗,终端消费者按果穗进行购买,果穗增大意味着增加终端消费者单次购买量增加,变相扩大销量。损耗小,运输销售过程中不掉粒、不裂果。好吃,能给终端消费者留下好的消费体验,促使连续购买,如果外观不好的情况下口感很好,这种情况积累回头客会略慢,但同样会成为忠实的客户。 
②以零售为主的经营模式,由于距离终端消费者较近,交通便利,可以进入城区贩卖或通过自身送货、快递配送直达消费者,一般经过多年积累拥有稳定客户,这样的消费群体往往对外观不是十分重视,更重视的是果品安全、果品口感、果品营养及果品质量的一致性。这种经营模式下适合选择口感好、营养高、产量稳定、便于绿色果品生产、耐运输稍差点也可以的品种。 
③以采摘观光为主的经营模式,消费者除了对环境、设施、田园风光需求基础上,对葡萄的要求越来越高,往往外形美观、品质优良、安全性高、营养成分高的葡萄得到青睐,如果是市面上不常见有差异化的品种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同时配以精美的包装,能起到增加销量的作用,如:美人指、金手指、巨玫瑰、阳光玫瑰等。在确定种植模式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自身种植技术水平,近年来在国内不少大规模果园在品种选择上只看别人种植后效益可观,如美人指等,误认为自己种也能丰产丰收,结果是种植后相应技术缺乏难以保证产出严重亏损。如果是新种植户技术掌握不完全,更应该选择比较容易栽培的品种,以降低生产风险。 
作者蔡老师葡萄技术交流微信15040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