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质指标: 1.1玫瑰香葡萄果穗果粒标准:果穗整齐一致、中等大小;果粒均称较大,发育充分成熟,果粒5g以上。 1.2玫瑰香葡萄果实具有本品种典型的色泽:紫黑色。 1.3果粒含糖量和糖酸比:浆果可溶性固形物(折光糖度)达到18%-20%,可滴定酸度0.5%-0.7%,糖酸比25-35。 1.4玫瑰香葡萄果实含芳香物质:具有浓郁的特殊香味。 2、物候期 大泽山地区玫瑰香葡萄在4月10日前后芽萌动;4月下旬-5月上旬显花期;5月下旬-6月上旬坐果期;6月下旬-7月上旬果穗及果粒膨大期; 7月上旬-8月下旬着色,8中下旬-9月上旬成熟采收。 3、土肥水 3.1土肥水综合管理。深翻扩穴,疏松土壤。结合土壤管理,全园深翻20-30㎝或挖宽80—100㎝,深50—70㎝沟施基肥。 3.2基肥施用时期与方法 果实采收后以有机肥为主,(1kg葡萄1.5-2kg优质土杂肥)并与磷钾肥混合施用;施肥方法,采取沟施、穴施、全园翻耕等方法。 3.3 追肥的时期、方法、作用。萌芽前追肥以氮、磷为主,加速生长;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以磷、钾肥为主,提高着色,增加糖度;生长期间应多次喷施叶面肥,补充微量元素;果实采收后每隔15天喷一次0.2%尿素+0.5%磷酸二氢钾,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能力,增强树体贮备营养。 第一次芽前追肥 以尿素,硫酸铵等速效氮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氮肥量的70%。方法是在离植株30-40厘米处,挖10-15厘米深的窄沟,施肥后覆土、浇水。 第二次为幼果膨大期追肥 (6月中、下旬)以速效氮肥为主,并结合施入少量磷、钾肥。 第三次灌浆肥 于7月中、下旬葡萄成熟前,追施草木灰、过磷酸钙、硫酸钾等磷肥和不含氯的钾肥。 第四次秋施基肥 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每667㎡施优质土杂肥3000-5000㎏,同时混施100-150㎏磷肥+25㎏尿素。 3.4灌溉时期与次数。葡萄萌芽前、开花前7-10天,是两个关键的浇水期,开花要控制水分;落花后7-10天,是第三个关键时期;浆果生长期间,保持土壤适宜湿度;采收后—落叶前,可结合秋施基肥灌水。葡萄园年周期需水和控水特点为:灌(萌芽—开花前)——控(花期)——灌(浆果生长期)——控(浆果成熟期)——灌(采收后,封冻前)的过程。灌水方法采用沟灌、畦灌、管灌、滴灌,不提倡大水漫灌。水源缺乏的山地,采用穴灌加覆膜节约用水量。 4、栽培模式及整形修剪 4.1栽培模式。篱架栽培:株行距1.8M-2M×0.8-1M即667㎡栽植330-440株;棚架栽培:株行距4M-5M×0.8-1M即667㎡栽植160-200株。 4.2留枝量。篱架采用扇形整枝;棚架采用龙干整枝为主。冬季修剪,以中短梢为主,每667m2母枝量控制在1600—1800条左右,篱架架面8-10个/m2左右,棚架架面6-8个/m2左右;肥沃土壤及大叶品种,每㎡架面留8-12个新梢,山地及小叶片品种,每㎡架面留12-16个新梢。生长季节,每667m2新梢控制在4000条左右,果穗2500—4000个左右,产量控制在1500㎏左右;营养枝与结果枝比1:4,叶果穗比30—40:1,叶果粒比1:1.5。 4.3修剪。冬剪:主要通过短截,疏枝,缩剪。选留优质的结果母蔓及修剪长度。扇形和龙干形整枝可连年短截;扇形可长、中、短梢相结合;棚架以中、长梢和极长梢为主,结合短梢的修剪法;篱架采用中、短稍混合修剪;注意平衡树势和更新修剪。夏剪:主要做好抹芽、定梢、新梢摘心和副梢处理及枝蔓绑缚,合理布局架面,培养早期结果和优质丰产的树体结构。 5、花果管理 5.1疏花序、留果穗。营养枝与结果枝1:4;在坐果多的情况下,要适当多疏除部分花序;果穗留量按叶果比确定,单穗重500g以上的要求叶果穗比30-50:1;250g 以上的果穗叶果比20-30:1。也可根据新梢的粗度确定留穗量,直径在1㎝的粗壮新梢可留两穗果,直径在0.7㎝左右的留一穗果,细弱的新梢不留果穗。 5.2去副穗,掐穗尖。开花前去副穗、掐穗尖(去掉1/5—1/4)以提高玫瑰香葡萄坐果率和果粒的内在品质。 5.3果穗整理。在生理落果后,果粒数基本稳定时进行,主要剪除过小、过密的果粒,使之分布均匀,发育匀称。 5.4除卷须与摘老叶。随摘心、绑蔓、去副梢等去除卷须;葡萄着色后,摘除部分果穗附近已老的时期、规律和防治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合、最有效的农药;贯彻病虫害防治一体化的方针,各种农药合理混配。 6.1农业防治措施。采用休眠期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树干翘裂皮、翻树盘等;果穗套袋在生理落果结束后(花后15—25天),即果粒大小如黄豆大小时进行,套袋前先在果穗上喷一次杀菌剂(戴挫霉或纳米欣),待药液干后即可开始套袋。 6.2药物防治。芽萌动前:喷30-50Be石硫合剂或80倍索利巴尔,可铲除越冬病原菌和越冬害虫; 萌芽后至开花前:主要防治黑痘病、霜霉病、炭疽病、锈病、毛毡病及绿盲蝽等病虫害,可选用:纳米欣(70%甲基硫菌灵、新加坡利农进口)1000-1200倍+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或允美(25%吡虫啉)1000-1500倍;50%霉能灵1200倍或稳歼菌8000-10000倍+允乐(40%台湾进口毒死蜱)1500倍(适于白粉病、黑痘病、绿盲蝽等发生严重园区)80%必备400倍或1:0.5-0.7:240倍波尔多液(适于冬季雨雪较多年份); 花序分离期:主要防治灰霉病、穗轴褐枯病、黑痘病、霜霉病、炭疽病及绿盲蝽、斑衣蜡蝉、蓟马等害虫。78%科博600-800倍或12.5%烯唑醇(禾果利)4000倍或70%纳米欣1000-1200倍或50%多菌灵原粉600倍或25%戴挫霉1500倍或霉能灵+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或允美(25%吡虫啉)1000-1500倍+20.5%速乐硼1500倍; 开花前(开花前1-2天):防治重点为灰霉病、穗轴褐枯病、黑痘病,同时防治霜霉病、炭疽病、锈病和绿盲蝽、金龟子等虫害。可选用:50%多菌灵原粉600倍或70%纳米欣1000-1200倍+20%保丰保收3000倍或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或5允美(25%吡虫啉)1000-1500倍+硼肥;雨水较多的年份可选用:80%喷克800倍+10%宝丽安1000倍或70%纳米欣1000-1200倍+上述杀虫剂+硼肥; 落花后:防治对象与花前基本相同,但此期是防治病害最关键的时期,应使用防治效果好、杀菌谱广的杀菌剂。可选用:78%科博700倍+硼肥+10%歼灭3000倍或0.3%印楝素乳油1000倍;稳歼菌8000倍+喷克800倍+40%嘧霉胺1000倍;花期雨水较多的年份可选用:78%科博800倍+70%纳米欣1000-1200倍+硼肥+杀虫剂; 小幼果期:防治对象与落花后相似。一般7-12天使用一次药剂。可选用:科博700倍1-2次。1:0.5-0.7:200倍波尔多液1-2次。如果黑痘病发生,用内吸剂戴挫霉或霉能灵或纳米欣或多菌灵防治。如果霜霉病发生,用内吸剂50%科克3500倍防治。套袋前可选用:25%戴挫霉1250倍液蘸果穗或全树喷70%纳米欣1000-1200倍。对红蜘蛛等害虫可选用:50%四螨嗪1800倍与0.3%印楝素乳油1000倍与辛硫磷等混用; 大幼果期:防治对象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房枯病等,注意保护剂与内吸剂交替使用。但7月20日左右是霜霉病的发生高峰,可选用:喷克、乙磷铝、金雷(68%精甲霜灵代森猛锌)、非常好(25%己唑醇悬浮剂)70%纳米欣1000-1200、统福(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石高(10%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 封穗期:主要防治酸腐病、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等。用80%必备4000倍+ 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或50%辛硫磷1500倍或50%杀螟硫磷1500倍或10%歼灭1500倍; 着色期:除防治炭疽病、白腐病、褐斑病、霜霉病外,此期是防治灰霉病和酸腐病的关键时期,炭疽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选用:戴挫霉或纳米欣;对于灰霉病发生严重的地块,用一次戴挫霉或嘧霉胺;对于酸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块,用一次必备+歼灭;对于各种果实病害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块,用戴挫霉喷果穗,之后再使用必备+歼灭; 成熟期:主要防治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雨水较少的年份用一次杀菌剂,雨水较多的年份用2次药剂。但应以残留量少的保护剂为主,如喷富露、戴挫霉。必须严格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采收前10天禁止用药。套袋果摘袋之后禁止用药; 采收后到落叶前:主要防治霜霉病、褐斑病等。以铜制剂为主,如波尔多液、必备。防治早期落叶,增加营养积累,减少越冬菌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