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葡萄的经济价值,种植量增加,同时葡萄种植中也出现各种问题,如果不正确面对,可能最后都会造成很大损失。 一 利益因素 1 高密度、高产量的掠夺式栽培模式
导致葡萄树体营养消耗过大,花芽分化较差,树势衰退。要合理密植,调整架式,控制单产,使葡萄有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负载(产量),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2 盲目赶早,不顾葡萄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令
提早破眠促萌,若遇低温冷害,葡萄生长发育受阻。 3 追求高产,积极性过剩。
葡萄种植效益的稳步增长,农民对葡萄种植的投入积极性提高,但过量的投入带来乱施肥和滥施肥,造成肥害频发,烧根现象严重。 二 肥料使用因素
1 葡萄定植前不注重土壤改良和土壤的施肥。
应在葡萄定植前,结合土壤深翻,施足有机肥、微肥等底肥,创造葡萄根系所需的土壤生长环境。 2 新栽葡萄树,新根没有长出来就施肥,或者基肥施得过浅,造成死苗。
新栽葡萄树,一般要到卷须长出时,才有新根长出来。在新根长出前施过多的肥料,一方面造成苗木吸水困难,另一方面让新根难以生长,遇到高温天气,地上部分干枯死亡。 3 葡萄树生长缓慢就大量施肥。
很多葡萄树不见长,新梢难以长出,主要是土壤水分过大或者土壤板结不透气,根系呼吸困难,吸收能力低或者根系少、弱。这时施肥导致土壤水分更大,透气性更差。施肥量过大时,很容易烧根。这种情况首先要解决的是土壤通透性和根系呼吸活力问题,松土,排湿才是有效措施。 4 过多施用磷肥,影响了钙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 磷元素过量时,会影响锌、铁、硼、锰的吸收。过量的磷,同时会使离子态的钙、镁固化,吸收减少。而葡萄对钙、镁的吸收量要远远大于磷的吸收量。 5 偏施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生物菌肥 容易造成次生盐渍化、酸化加重,土壤板结,根系生长发育差,不利于葡萄连年优质生产。可以在葡萄行间种植绿肥或间套其它矮杆植物,降低土壤盐害和酸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与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葡萄根系活力,培养健康树体。
6 过分相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效 造成了葡萄内源激素的不平衡,树体早衰。因此,要科学合理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适时、适量的进行葡萄破眠、膨果,防止树势早衰。 三 病虫害因素
1 开花前,不使用农药 没有看到病害、或看到病害很轻,就放松防治、不采取措施。 原因:发芽后到开花前,病害的数量在积累阶段,大家往往看不到病害。但是,葡萄发芽后,各种病虫开始活动,白粉病、黑痘病、炭疽病、灰霉病等都必须采取措施。
2 选择农药失误,效果很差。 没有对症用药,抓住了防治点,没有根据田间的病虫害的状况,对应使用农药。
3 药剂乱混乱配,忽视科学配伍 为了省事,没有科学指导等原因,乱混农药。
4 葡萄采收后忽视霜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叶片容易早落,不利于秋冬营养的积累。因此, 在雨季和采果后,要加强葡萄病虫害的规范化防治,防止叶片早落和秋冬季枝梢抽发,促进葡萄营养物质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