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种。原产中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育成。亲本为葡萄园皇后×无核白。 果穗圆锥形,有副穗,大,穗长22.1cm,穗宽14.7cm,平均穗重427.6g,最大穗重1250g。果穗大小整齐,果粒着生中等紧密。果粒椭圆形或卵圆形,绿黄色,中等大,纵径2.0cm,横径1.5cm。平均粒重2.5~3g,最大粒重5g。果粉中等厚或薄。果皮薄,脆。果肉脆,汁多,味酸甜。无种子,少有瘪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4%~20.3%,可滴定酸含量为0.47%~0.62%。鲜食品质上等。制干、制罐质量上等。 植株生长势强。隐芽萌发力中等,副芽萌发力强。芽眼萌发率为71.3%。结果枝占芽眼总数的29.2%。每果枝平均着生果穗数为1.08个。隐芽和夏芽萌发的新梢结实力均弱。早果性好,一年生苗定植第2年即可结果。正常结果树产果15000~18700kg/hm2。在北京地区,4月中旬萌芽,5月下旬开花,7月下旬浆果成熟。从萌芽至浆果成熟所需天数为91~111d,此期间的活动积温为2418.6℃。浆果早熟。抗寒和抗旱性较强。易感白腐病和霜霉病。 嫩梢黄绿色。梢尖开张,光滑无绒毛。幼叶黄绿色,带浅紫红色晕,上表面有光泽,上、下表面均无绒毛。成龄叶片近圆形或心脏形,中等大或较大,暗绿色;上表面光滑发亮,主要叶脉绿色,基部紫红色;下表面无绒毛,主要叶脉浅绿色。叶片5裂,上、下裂刻均深,基部拱形、矢形或椭圆形。锯齿大而锐,三角形。叶柄洼矢形或拱形,基部扁平或尖底矢形。叶柄红褐色,短于中脉。卷须分布不连续,长,2分叉。新梢节间背、腹侧黄色。冬芽褐色,着色一致。枝条横截面呈近圆形,表面黄色,有条纹。节间长,粗。两性花。二倍体。 此品种为早熟鲜食无核品种。除鲜食外,可制罐、制干。穗、粒的形状和色泽都很美观。花序大,坐果好,宜花后摘心,花后半个月左右进行疏果。应用赤霉素处理可使果粒增大。果刷较短,宜适时采收。适合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宜棚架栽培,中、长梢修剪。日本植原葡萄研究所所长植原宣紘先生从世界各国引种过许多无核品种,他认为,在设施栽培中,京早晶品种是品质最好,最美观、经济价值最高的无核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