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学子走进大泽山:探索新形势下葡萄产业的发展 sxx.youth.cn 2017-08-22 19:43 中国青年网青岛8月22日电(通讯员 邱杉杉 王彤)“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镇依山傍水,以其葡萄香甜可口享誉全国。据文字记载,大泽山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葡萄栽培历史,传统的鲜食葡萄生产销售是泽山百姓家家户户赖以生存的手段。 8月1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泽者之行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地区,深入调研“互联网+”形势下葡萄产业的发展状况、探索新型农业政策下乡镇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探访高氏庄园,感叹品牌效应 实践队首先来到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镇第一家有机葡萄生产园——高氏庄园。漫山遍野的葡萄架立刻吸引了队员们的眼球。 漫山遍野的葡萄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紫凌 摄 “以前,这里果农的葡萄两块钱一斤都没人要,高氏庄园开园之后,价格翻了好几番也有很多客户抢着要。”望着结满果实的葡萄架,高氏庄园董事长高竹亭感叹道,眼里充满了喜悦。 据高竹亭介绍,大泽山地区从前葡萄生产销售的模式十分落后,鲜有合作与品牌意识,毫无创新和突破。而如今,农户们不仅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方面下足了功夫,更从葡萄产品本身寻求突破,追求新品种高品质,探索葡萄产品的深加工。以高氏庄园为例,它是全国首家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成功培育冰葡萄的企业,并以此树立起企业品牌,走出了贫瘠的山村。 高氏庄园同时也是大泽山镇精准扶贫基地、农民绿色创业园、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室所在地。庄园会定期进行对果农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学习更先进、更前沿的葡萄培育理论和技术。在这种意识与行动的结合下,大泽山葡萄的品牌影响力逐渐形成并不断增强。“品牌的建立,不仅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贯彻了‘先富带动后富’的理论,对当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队员赵紫凌说。 参观鲜食研究所,体味葡萄文化 实践队继续走访山东省鲜食葡萄研究所。研究所包括葡萄大观园和葡萄文化博物馆两部分,由“金手指”葡萄的培育人昌云军历经十余年的时间建成。通过技术员的讲解,队员们认识了数十种葡萄品种,了解了先进的培育技术以及博物馆的始末。 “这里杂草茂密,却是纯天然的标志。研究所里的葡萄全部是自然成熟,不使用任何农药。地里的这些杂草,到了小麦收获时期就会腐烂,自行转化为土壤的有机质。”技术员耐心地解答队员们的疑惑,经过一番问答,队员们对于葡萄的特性与最新栽培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技术员为队员们讲解栽培技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紫凌 摄 参观博物馆期间,队员了解到该馆为山东省首家非国有葡萄文化博物馆,并于今年七月份在山东省文物局正式得到备案。博物馆分五大板块,其中包括动态部分、实物部分、摄影书画、葡萄酒文化等内容,占地700余平方米。 “建馆之初,我们就决定把它当作一个公益课堂,进行葡萄文化的科普教育,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经历过改建,但正如昌“馆主”所言,其传播大泽山葡萄文化与先进技术的初心从未变过。葡萄文化博物馆的建立,给大泽山葡萄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走访政府了解乡镇未来,倾听百姓心声 为进一步了解大泽山地区的系列新建项目,队员们来到了大泽山镇政府。 “山东省政厅之前公布启动创建的60个省级特色小镇的名单,大泽山镇便位列其中。‘特色小镇’作为国家正在积极推广的乡镇建设政策,应用于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资源的大泽山镇非常合适。”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谈到,眼里充满期待。 此外,队员们了解到,大泽山镇目前正在进行改造,不止在建的开放项目,连村民的房屋也要统一规划以适应“特色小镇”的到来。 队员们对果农进行问卷调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紫凌 摄 在数天的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与当地村民多有交流和咨询,不断的接触使得队员们渐渐意识到百姓的智慧和听取民声的意义。问卷发放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农户中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我们知道有在网上卖葡萄的方法,可是年纪大了不会摆弄这些高科技啊”一位正在耕作的农户表示很无奈。 最终的问卷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都希望建立电商平台,形成“立体”的庄园经营模式,但由于缺乏组织、技术等原因无法实现。同时,农户们还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在建设电商平台、兴修水利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帮扶。 “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世界里,这些老年人很可能已经被信息化的浪潮狠狠地甩在了身后,此时便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来助他们一臂之力。”队长刘晗的话语道出了同队成员们的心声。满载着收集到的资料,泽者之行实践队将在考察结束后继续研究建设大泽山葡萄的互联网销售平台,进一步探索大泽山葡萄的神秘之处。 责任编辑:崔宁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