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很多农药打了之后并没有什么效果,更有人因药效不佳,给“好药”背上了“假药”的黑锅。不懂却装懂,真的很可悲!凭啥人家打下去后有效果,而你打后没效果?就凭人家比你聪明,都做到了下面这三大点! 
一、选药 1、选对好药 影响药效的发挥的因素,不止与农药成分有关系,还与农药的理化性质、剂型,农药加工时添加的助剂有很大的关系。 在不同成分的农药,同一成分相同剂型不同含量的农药,同一成分相同含量不同剂型的农药之间药效会存在差异,而且不同公司都有不同的生产能力,所表现出来的药效当然也会有所差异! 那怎么选? 一靠经验(自己和别人的经验用药);二靠咨询(多问农技员多问有经验的人);三靠判断(判断别人给的建议是否可以采取?自己摸索判断)! 2、对病对虫选对药 若是防病: 首先要对症再下药,知道啥病该用啥药,不乱用药,认清真菌性病害与细菌性病害,并区别用药; 其次要轮换用药,不要一味的使用同一种药剂,应注意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 若是防虫: 首先要对虫下药,知道啥虫用啥药,兼顾杀成虫,杀卵,杀幼虫或若虫,从而减少虫源; 其次要轮换用药,害虫的抗药性普遍较高,所以不要一味的使用单一药剂,应注意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还可混用农药来增加防效。 二、选打药环境1、根据温度变化来确定 无论是植物、害虫或者病菌,它们都有一个适合的活动温度,大概在20-30℃,25℃最好,这时打药,不仅对作物是安全的,对在活跃期的病虫草也会有效果。 2、根据湿度变化来确定 药液从沉积在病虫害上到展开均匀的药膜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空气的湿度影响就很大。 (大丰收菜小妹总结:打药环境要保持通风。 3、根据病虫害的特性来确定 对于害虫: 如防治粉虱(一碰到就飞走),在早上露水未干时打药;防治花蓟马,在早上花开的时候打药;防治叶蓟马,在傍晚或晚上打药等。 对于病害: 如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等,在雨前雨后、浇水前、阴天前、发病初期时等要及时打药(因为很多病害主要靠流水、风雨来传播,此时不打药,病重了哭都来不及)。 三、选打药方法1、清理病源 清理病叶、病枝、病果甚至病株(大多数病害的传染源),拿出田外焚烧处理,打药效果自然会好一些。 (注意清理田间病株残体) 2、稀释农药要适当 用药按说明来稀释使用,视病虫发生程度严重性可以稍微加量,但不推荐加倍使用。如果觉得药效不行了,一方面可以轮换另一种作用机制的农药,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自己的打药技术。 
3、混配农药要合理 如在病害发生初期,用保护性杀菌剂+内吸的治疗性杀菌剂; 在杀虫时,选择有杀卵作用的和杀成虫作用的杀虫剂混配等。 1、掌握好打药手法 对于常在植株某一部位危害的病害和害虫,打药时着重打到这个部位。 如根部危害的最好采用浇灌方式; 茎秆部位危害的采用喷淋或涂刷法; 叶部危害的要做到正反面都给喷均匀周到,重点喷到叶背面。 
2、把握好打药距离和速度 如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喷头要与靶标保持30-50公分左右,机动喷雾器则保持在1米左右。 人在打药时走得慢药液容易连片,走得快有些部位就会打不到药,所以要把握好行走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套路。 3、调节好药滴大小 根据喷雾器及其喷头的性能,调节出适合的雾滴大小。 密切关注病虫发展情况 在打药一两天后,要及时巡查地里的病虫害防治程度,从而来确定还需不需要再打一次药、打什么药等。 (天山植保,注:以上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建议,或不同的见解,欢迎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