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区一:高密度、高产量的掠夺式栽培模式 导致葡萄树体营养消耗过大,花芽分化较差,树势衰退。要合理密植,调整架式,控制单产,使葡萄有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负载(产量),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误区二:葡萄采收后忽视霜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叶片容易早落,不利于秋冬营养的积累。因此, 在雨季和采果后,要加强葡萄病虫害的规范化防治,防止叶片早落和秋冬季枝梢抽发,促进葡萄营养物质的积累。
误区三:偏施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生物菌肥 容易造成次生盐渍化、酸化加重,土壤板结,根系生长发育差,不利于葡萄连年优质生产。可以在葡萄行间种植绿肥或间套其它矮杆植物,降低土壤盐害和酸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与分解,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葡萄根系活力,培养健康树体。 
误区四:盲目赶早,不顾葡萄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令 提早破眠促萌,若遇低温冷害,葡萄生长发育受阻。
误区五:过分相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效 造成了葡萄内源激素的不平衡,树体早衰。因此,要科学合理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适时、适量的进行葡萄破眠、膨果,防止树势早衰。
误区六:葡萄定植前不注重土壤改良和土壤的施肥。 应在葡萄定植前,结合土壤深翻,施足有机肥、微肥等底肥,创造葡萄根系所需的土壤生长环境。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平台:农业科技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