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1.1基本情况葡萄是我国重要的落叶果树种类之一,其适应性强、结果早、效益高。改革开放以来,葡萄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葡萄种植,葡萄栽培和加工已成为许多地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当前我国葡萄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1)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产量稳步增长。近20多年来,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迅速增长。1978年,全国葡萄栽培面积38.3万亩,葡萄总产量17.5万吨,葡萄酒产量6.4万吨,到2006年,葡萄栽培面积已达628.05万亩,葡萄总产量达到627.08万吨,葡萄酒产量49.51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加了16.4、35.83倍和7.74倍。据世界葡萄、葡萄酒协会(OIV)2005年的统计,在世界58个葡萄生产国中,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已跃居第五位,尤其是鲜食葡萄,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2)栽培区域不断扩大,栽培方式多种多样。随着葡萄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发展,葡萄栽培区域迅速扩大,到2006年,全国除海南、香港、澳门外,各个省、区都有葡萄的商品化种植,葡萄已成为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果树种类之一。 葡萄栽培方式的多样化是我果葡萄栽培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目前葡萄栽培方式已从单纯的露地栽培发展到设施促成栽培、设施延后栽培及设施避雨栽培、一年两熟等多种方式。 (3)栽培区域逐步集中,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葡萄生产布局区域集中,目前已基本形成西北新疆、甘肃、宁夏干旱区、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环渤海湾地区、黄河中下游和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体的南方葡萄栽培区以及吉林长白山周围山葡萄栽培区等六个相对集中的栽培区域。葡萄优质、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等新技术的普及推广,显著地促进了我国葡萄质量和品质的提高。 (4)葡萄产业链不断完善,出口创汇能力逐年提高。葡萄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是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鲜食葡萄保鲜贮藏日趋发展,1978年,全国的鲜食葡萄贮藏量不足1万吨,,到2006年,全国的葡萄保鲜贮藏总量达55-60万吨。葡萄酒酿造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到2006年,全国葡萄酒生产企业已由1980年100余家增加到500余家,葡萄酒产量1978年为6.4万吨,2006年达到49.51万吨。国产葡萄酒的产品质量和信誉逐年提高,许多品牌在国际葡萄酒大赛中屡屡获胜。 1.2当前葡萄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葡萄生产及加工布局上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良种繁育体系及苗木市场不规范。 (3)葡萄产品内在品质及外观质量不高。 (4)产后处理及流通环节薄弱。据2006年全国统计资料,我国鲜食葡萄进行产后保鲜处理的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进行包装销售的仅占总流通量的8%。由于采后保鲜处理不当,每年约有15-20%的产品腐烂变质,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5)葡萄产前产后管理相脱节。世界主要葡萄生产国生产和产后加工、流通都归农业部门统一管理,从而形成了葡萄产前产后及流通之间的有机衔接。但在我国,葡萄生产、产后加工和销售流通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管理体制上的分离,给统一调控与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形成葡萄生产和产后加工、流通之间的脱节和不协调。 2葡萄市场前景分析 2.1世界葡萄生产概况葡萄是世界上生产仅次于柑橘的主要果树。2005年,全世界葡萄栽培总面积为1.188亿亩,总产量6653.3万吨,葡萄酒年产量2946万吨。世界葡萄栽培面积的80%为酿酒葡萄,11%为鲜食葡萄,其余9%为制干、制汁和制罐品种。2005年,全世界鲜食葡萄总产量约1630万吨,葡萄酒产量为2946万吨,年消费量为2386万吨。世界人均占有量约为11公斤,人均年葡萄酒消费量为5.2升。 2.2葡萄酒市场 (1)世界葡萄酒生产与消费。 葡萄酒是世界性的低酒精饮料,由于葡萄酒的保健价值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国际葡萄酒的进出口贸易量在2001-2005年五年内增长了12%,目前葡萄酒的贸易量还在稳步增长。虽然世界葡萄酒的消费和进出口的贸易量不断增加,但世界葡萄酒产销的总趋势仍是产大于销,每年仍有近300-320万吨的剩余量,因此世界葡萄酒的市场竞争仍十分激烈。 (2)我国葡萄酒市场。我国葡萄酒历史悠久,但葡萄酒生产和消费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消费量日益增加。近十年来,我国葡萄酒的消费量以年增长6-8%的速度增加,2006年葡萄酒人均消费量已达到0.5升,估计到2010年将接近1.0升,到2015年将达到1.4-1.5升左右。葡萄酒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3鲜食葡萄市场 (1)世界鲜食葡萄生产与贸易。近年来,随着鲜食葡萄保健功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世界鲜食葡萄的消费量和贸易量逐年增加。2005年世界鲜食葡萄总产量约为1630万吨,主要生产国为中国、意大利、土耳其、美国、智利等国。进口量前三位的国家是美国48.25万吨、德国32.31万吨和英国20.22万吨。我国虽是鲜食葡萄的生产大国,但出口总量仍较少,2005年只有8.22万吨,2006年约10万吨,仅占当年世界鲜食葡萄出口量的2.6%。 (2)我国鲜食葡萄市场。2006年我国鲜食葡萄总产量约550-560万吨。根据全国20个城市果品市场调查:1995-2005年,国内市场鲜食葡萄的销售额年增长率为7-8%。在出口贸易上,近年来鲜食葡萄出口量逐年迅速增加,由1990-2000年多年徘徊在3000吨左右增加到2006年的约10万吨,增长十分迅速,主要出口地区为俄罗斯、印度、东南亚、香港和西欧。 (3)葡萄市场发展预测。今后10-20年内,我国人均果品消费量将以每年5-6%的速度增长,其中葡萄人均消费量将从目前的1.8公斤增加到3.6-4.0公斤,市场需求量将增长到800-900万吨,鲜食葡萄生产仍有明显的发展空间,鲜食葡萄市场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出口贸易上,我国周边国家由于气候因素的限制,大多不适于葡萄的生产或生产成本过高,每年需要进口鲜食葡萄,这为我国鲜食葡萄的出口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4葡萄干市场的分析 全世界葡萄干年产量约为120万吨左右,主要生产国是美国、伊朗、土耳其等国。2004年全球葡萄干进出口贸易量为136.5万吨。2005年我国葡萄干进口量为20678吨,每吨进口价格为1164美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国内外市场对葡萄干的需求会继续增长,发展葡萄制干品种和葡萄制干产业有着十分良好的市场前景。 2.5葡萄果汁市场1980-1990年间,世界果汁饮料产量以每年2.9%的速度增加。我国果汁生产发展十分迅速,2000年果汁饮料总产量60万吨,2005年超过85万吨,年增长率达14%。但在果汁生产中,纯葡萄果汁产量仅2000多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许多饮料企业不得不从国外进口葡萄原汁进行分装生产,发展葡萄果汁生产有十分良好的市场前景。 |